第336章 胜败分析(下)-《血之孙吴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这一切注定了,他称王称霸的野心不可能实现。就算他真的成功攻入金陵,也早晚会被其他人击败。

    侯景这人的存在,只会是一种破坏,而没有实质性的价值。

    不论是在另一个时空,亦或者是在这个世界,都必将是一样的结果。

    另一边,会稽境内的山越首领彭式,是除了侯景以外,整个山越人中的二号人物。

    二人有些许相似性,同样在坚城下碰壁,同样有称王称霸,想要割据江东的野心。

    但不一样的是,侯景不攻下西昌,别说是进取金陵,就连割据庐陵也做不到。

    反观彭式,前期的他已经占据了会稽境内超过九成的地盘,只剩下山阴、余姚还未攻下。

    因此,在山阴城打不下来,我方援军又即将抵达的情况下,彭式果断地选择了撤退,保存实力的做法。

    其后,彭式依旧没有放弃,撤退只是他的一种策略,是为了诱使我军追击。

    但我军又何尝不是想把山越人往庐陵境内驱赶?

    所以,朱桓、孙暠等人也中计了。

    再加上朱桓、董袭不合,大军连连遭受埋伏和偷袭,直到孙暠看穿了彭式的意图!

    可以说,在这一时期,若非孙暠,东路军很可能就会被引进包围圈,然后全军覆没!

    也正是因为如此,再加上坚守山阴的功劳,孙暠被我破格提拔为将军,一跃成为江东重将之一。

    随后,孙暠定计,反过来给山越人来了一个诱敌深入,两面夹击。

    可以说,会稽的一系列战斗,在战略层面上是靠了孙暠,但在战术层面来说是靠了朱桓、虞翻。

    但在最后决战中,起到关键性因素的却是朱桓,而非孙暠。

    因为这一时期,彭式率领的山越大军依旧有着三次取胜的可能性,但最后都被朱桓给一一化解了。
    第(2/3)页